conference.jpg 
圖:參加conference也是PhD學生關心的事情之一

PhD學生,除了專注於自己的研究外,剩下來關心的不外乎兩件事,一是參加confernece,二是投paper到期刊。對於目前的皮老師而言,投paper到期刊是一種天方夜譚,所以,皮老師不打算解說投paper到期刊這種"高難度的動作"(嗚~皮老師沒練過啦~>"<~)。至於參加conference,嘿嘿~皮老師雖然不是經驗豐富,但仍是小有心得,畢竟皮老師也是有參加conference的經驗。

在學術界裡,conference的中文就是研討會,也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討論(confer)。一般而言,conference可以分為口頭(oral)發表或是海報(poster)發表,大多數是由發表人自行決定要用哪種型式來發表自己的研究,不過,可不是說想發表就能發表的,因為主辦單位會審核每位研究者的研究,如果審核者認為該研究值得討論,該研究者就能參加研討會;反之,若是審核者認為該研究不值得討論,那只能說該研究者與該研討會無緣啦~ 

不過,每位研究者在參加研討會發表自己的研究之前,中間的過程大致會有兩大關卡,而關卡的大魔王當然就是審核者啦!第一關卡就是要先交出研究的摘要,正常情況下,摘要的字數通常會要求在200~500字之內,這是由各主辦單位決定的,所以呢~如何要在短短幾個段落吸引審核者的目光,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,當然,簡潔有力的策略在此部分是必要的。當第一關通過之後,主辦單位就會通知各"闖關者"交出整篇研究的論文(full paper),字數則是會要求到3500~4000字之內,不包括摘要。

如果闖關者順利通過兩大關,哈~恭喜拿到參加研討會的門票!研討會顧名思義是要跟一群有相同研究背景的人討論研究,能跟一群"臭味相投"的研究學者切磋是一件幸福的事,不過,對於皮老師這種"醉翁之意不在酒"的人來說,能出去旅行的意義遠大過於討論,尤其是參加國際性的研討會。國際性的研討會,每次舉辦的地方都會不一樣,甚至是不同的國家,相對地也會花一筆不小的開銷,包括機票、住宿和伙食,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,如果有經費幫忙出錢,那是更好的啦~

不過不要因為想到要花錢,就放棄參加任何研討會的機會。其實參加研討會有許多好處,除了能跟一群同好交流、聽別人的研究或是發表自己的研究之外,最重要的是開拓自己的視野。大家要知道,研究是一條孤單的道路,在還沒有任何成果前,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研究是什麼,有時候會鑽牛角尖到迷失方向,如果能經過研討會的交流,則會讓自己的想法開拓許多。希望皮老師對conference的簡單說明,能讓大家對於PhD學生在做什麼事情,有更近一步的瞭解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y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